《白光》读书笔记

最近想读鲁迅,于是买了呐喊和彷徨来读。一日晚间读到《白光》中的一句佳句,琢磨之中灵感乍现,于是作此笔记备忘。

在陈士成想到祖传谜语的时候,鲁迅写到:“但今天铁的光罩住了陈士成,又软软的来劝他了”。

这句话中,首先提到了铁的光。提到铁,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硬。这里“铁的光”与“对影成三人”的意象类似,用煞白的月光衬托出了陈士成处境的绝望。而更重要的,提到铁,尤其是初冬的铁(在前文有所表现),我们的另一个印象就是凉。这里作者用冰冷的钢铁传神地比喻出陈士成心境的悲凉。

有同学可能会质疑,说我这是过度解读,简简单单一个字能包含多少信息呢?诚然,对陈士成心境和处境的分析,是我们解读出来的,但是铁这个字一出现,我们的大脑就在潜意识中产生了硬和凉这两个意象。通常我们是不会用铁来比喻月光的,但选取这样一个特别的比喻,就是鲁迅文笔的生动之处。

接着我们来看后半句:“又软软的来劝他了”。这里的“软软”是不是和前面“铁”的比喻冲突了呢?我认为是的!遇到这个问题,一些同学可能会由于思维定势,提出不冲突的设想。但是我们要注意到,鲁迅的一大特点就是叛逆,我认为这里就是在用不和谐的冲突引起我们的注意。光是“铁”的,“软软”并不是光的特点,那么这里的“软”,只能是陈士成的心软。这里的心软不是我们生活中说的心软,而是表现了陈士成心中的纠结踌躇。他已经第十六次落榜了,未来等着他的只有绝望,这是文章多次提及的,“是倒塌了的糖塔一般的前程躺在他面前,这前程又只是广大起来,阻住了他的一切路”。除了突然挖出来数不清的银子,他已经没有别路。但同时他又知道,他已经找过无数遍了,他家的地下没有埋着银子,他心里是知道的,却不得不去想。这就是他的踌躇。

但是陈士成终究还是没有出路,于是他又一次挖开了地面。他想到西高峰可能是真正的地点,于是他跑到山里,第二天就被人发现死在湖中了。

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高潮部分,带领着陈士成从绝望走向癫狂。同时它又与标题“白光”相呼应。“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,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,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,就在他身上映出铁的月亮的影”。这白光是铁的月光,是寒冷的光波,仿佛吃人的科举一样将陈士成吞噬。读者读到这白光的印象,便也不寒而栗,无不深深体会到封建制度对个人的摧残。

以我的理解来看,鲁迅的这篇文章没有特别的深意,就是在描绘一个被封建科举毁灭的底层文人,控诉封建制度的吃人本性。事实上,陈士成的原型就是鲁迅的一个亲戚,二者经历极为相似,鲁迅或许也在为他鸣不平。但本文传神的环境,生动的人物,以及令读者身临其境的场景,决定了其值得品读的价值。